快递续重 “越称越重”:吃相难看,谁给的胆子?
2.1 公斤按 3 公斤收费,2.7 公斤算成 4 公斤 —— 这哪是称快递,分明是在 “称人心”!澎湃新闻实测 8 家快递,半数玩起 “向上取整” 的猫腻,让消费者的包裹在快递员的秤上 “疯狂膨胀”。这不是明摆着把消费者当待宰的羔羊,在眼皮子底下抢钱吗?
快递行业设置首重续重,本是为了简化流程,可如今这规则却成了某些企业割韭菜的镰刀。消费者小心翼翼打包好包裹,满心以为按实际重量付费天经地义,却不知早已踏入 “重量陷阱”。多收的那几毛钱、几块钱,看似不多,可架不住中国每天数亿件快递的庞大基数。积少成多,这些企业靠着这种下三滥的手段,每年不知从消费者口袋里掏走多少真金白银!这种行为,和街头小摊贩往秤里塞磁铁、缺斤少两有什么本质区别?甚至更恶劣,毕竟小摊贩的把戏摆在明面上,而这些快递巨头却披着正规企业的外衣,堂而皇之地行不义之事!
从市场交易的角度看,这完全是对公平原则的公然践踏。消费者花钱买的是与实际重量匹配的运输服务,可不是为快递企业的贪婪买单。“向上取整” 之下,消费者花了冤枉钱,得到的服务却没有丝毫增加,这不是强买强卖是什么?当快递公司把黑手伸向消费者的钱包,毁掉的不仅是一次交易的信任,更是整个行业的信誉。长此以往,消费者对快递行业的好感被消磨殆尽,最后受伤的是谁?还不是这些自以为聪明的企业!
再看看法规,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、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的新版《快递服务》白纸黑字写着,计费重量要精确到千克后一位,可这些企业为何敢置若罔闻?说白了,就是利益熏心!在白热化的快递竞争中,它们不愿在提升服务质量上苦下功夫,反而在计费环节动歪脑筋,把心思全用在算计消费者上。更可气的是,行业监管存在漏洞,对违规行为惩处力度不足,让这些企业觉得 “犯错成本低”,有恃无恐地一次次挑战法律底线、消费者的忍耐极限。
面对这种乱象,相关部门必须拿出雷霆手段!别再搞 “隔靴搔痒” 式的监管,加大抽查力度,一旦发现违规,直接重罚,罚到企业肉疼!不仅要罚款,还要让其公开道歉,把违法违规的丑事公之于众,让舆论监督的力量发挥到极致。同时,要建立长效监管机制,让这些企业不敢、不能、不想再玩这种 “重量游戏”。消费者也别当 “冤大头”,遇到不合理收费,直接投诉,别怕麻烦!你的每一次维权,都是在为整个消费环境的净化出一份力。
快递行业如今已然成为国民经济的 “毛细血管”,本应靠优质服务赢得市场,而不是靠偷奸耍滑谋取利益。如果企业还不收敛,继续在计费上玩猫腻,消费者早晚会用脚投票,到那时,这些企业失去的可就不只是口碑,更是生存的根基!而对于行业协会来说,也不能置身事外,应尽快完善行业自律规范,定期公布诚信企业名单和违规企业 “黑名单”,引导企业树立正确的竞争观,用行业内部的监督约束机制,将这种 “重量乱象” 扼杀在摇篮里。
此外,消费者也可以通过一些小技巧来维护自身权益。寄件前不妨提前在家用精准电子秤称重,保留证据;选择口碑好、信誉佳的快递公司,用实际行动支持合规企业。唯有多方携手,才能让快递行业的计费规则回归公平公正,真正成为连接商家与消费者的可靠桥梁。
仁信配资-配资网官网-股票十倍杠杆-正规配资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